当前位置:首页 > 协会活动

错误“非遗”用语,你中招了吗?

时间:2025-08-25 浏览:68次

错误“非遗”用语,你中招了吗?

  非物质文化遗产,简称非遗。作为一类文化表现形式,非遗互涉领域宽泛,往往在传播过程中引起很多误会。今天,我们就一起走进“非遗”小课堂,看看有哪些流传甚广的错误用语。

  当前,关于非遗的说法,主要有三大误区——

  误区一:“非遗文化”的表述。在很多地方活动和宣传中,“体验非遗文化”“发展非遗文化”等说法屡见不鲜,这其实是不符合规范的表述。我们都知道,非物质文化遗产,简称非遗,也就是说,非遗概念本身就涵盖了文化的范畴。这样一来,如果用“非遗文化”的表述,便会出现语义重复的错误。

  误区二:滥用“原生态”一词。非遗并不是一成不变的“原生态”存在,而是在传承过程中不断演变和发展的。“原生态”一词因否定非遗的活态特征,阻碍非遗的良性发展,被视为申报中的不当用词,故在相关国际公约缔约国范围内不建议使用。此外,与之相似,“权威的”“本真的”“独一 无二的”“独特的”等修饰词汇,也都不推荐使用。

  误区三:“世界非遗”与“世界 级非遗”的说法。所谓的“世界非遗”或“世界 级非遗”,其实是指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“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”的文化表现形式,它的正确简称是“人类非遗”,而不是“世界非遗”或“世界 级非遗”。“人类非遗”主要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、经验和精神,是无形文化遗产,如民俗活动、传统手工艺技能等‌。除此之外,还有一个常用名词叫“世界遗产”,它是指被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的物质性遗产,包括世界文化遗产(含文化景观)、世界自然遗产以及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三大类‌。因此,只有“人类非遗”和“世界遗产”这两种说法是正确的‌。

  来源|传承文明


  • 全国咨询热线服务中心:131-0379-3735  186-0379-4347
  • 邮箱:lyjzys8899@163.com
  • 微信公众平台:yjzys8899(洛阳剪纸艺术)
  • 地址:洛阳市科技大道6号(洛阳职业技术学院4号教学楼楼216、217室)
  • 版权所有:洛阳市剪纸艺术研究会-洛阳剪纸-洛阳剪纸协会
    备案号 :豫ICP备2021008879号-1
    技术支持:青峰网络
  • 网站地图 XML

扫一扫

扫一扫